教育公平与开放教育——国际语言文化教学部党支部书记郑霁鹏为支部全体党员上党课
张一
2019年7月16日,国际语言文化教学部党支部书记郑霁鹏为支部党员同志上了题为“教育公平与开放教育”的党课。
郑霁鹏首先介绍了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对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表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郑霁鹏分析了十九大前后关于教育问题在描述上的变化:十九大中提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任务”,从倡导性的推动提升为刚性的“实现”;十九大中单列网络教育,并把网络教育置于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之后,超越了过去“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的内涵和意义,远程教育被赋予新的含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十九大中被提升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目标。种种文字上的表述,说明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承载着新的战略任务,也说明远程开放教育有了新使命。
郑霁鹏从公平、平等、正义的区别和内涵着手,介绍教育公平的三层含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含义,国家和党中央也出台了不同的教育政策和实施策略。就国家开放大学而言,从安身立命的根本,到现在一直践行的理念,再到未来的发展目标,无一不体现这三个层次公平的价值。开放教育一直以推进教育公平为己任,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做的是办好开放教育,办好学生、社会和党中央满意的教育。如同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郑霁鹏通过国际语言文化教学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多模态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说明远程教育、网上教学、成人学习也可以是有温度、有实效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推进教师专业展的。打造我们的“金课”,用有品质、有内涵的教育服务学生和社会,就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开放大学在教育公平方面做出的新贡献。
党课结束后,国际语言文化教学部党支部的13名党员同志和积极分子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学习体会围绕教育公平问题展开了进一步讨论。